转自:中国妇女报
秦玉玲(中)与护理人员讨论患者病情和护理方案。郭阳虎/摄
人物简介
秦玉玲,解放军总医院第五医学中心急诊医学科护士长,多次被评为“优秀共产党员”“优秀护士”“护理标兵”“技术能手”,被中华护理学会评为“杰出护理工作者”,被国家卫生健康委评为“最美援外医疗队专家组专家”“全国优质护理服务先进个人”,5月12日,获南丁格尔奖。
□ 中国妇女报全媒体记者 陈姝
□ 张彦昕 张密 戴欣
近日,红十字国际委员会公布了第50届南丁格尔奖获奖者名单,共有来自17个国家的35名护理人员获得南丁格尔奖。我国有7名优秀护理工作者获此殊荣,解放军总医院第五医学中心急诊医学科护士长秦玉玲榜上有名,是联勤保障部队成立以来首位南丁格尔奖章获得者。
“这份荣誉是鼓励,更是动力。”秦玉玲表示,她将继续踏着南丁格尔的足迹,坚定地走在这条光荣崇高的护理道路上,为需要帮助的人送去温暖与健康。
回首秦玉玲的军旅历程,入伍近三十年,她奔波在看不见“硝烟”和“敌人”的战场,始终坚守一线与病魔和疫情抗争,出色完成抗击非典、抗震救灾、防控甲流、援塞抗埃等多次救援任务。
医的是病,疗的是心
1999年,从国庆大阅兵队列走下来的秦玉玲,放弃留校机会,进入医院急诊科和重症科工作,曾主要负责急危重症传染病患者的护理。
这项工作很有挑战性。很多病人病情复杂,感染控制和防护的压力很大,加上部分患者可能因为隔离而产生孤独、焦虑等负面情绪,需要医务人员的精湛护理、细心关怀和耐心引导。
在重症监护室工作的13年间,她曾陪伴许多重症病毒传染病患者走过生命的最后时刻。
秦玉玲清晰地记得,曾经有一名慕名而来的乙肝肝硬化伴病毒感染的重症男性患者,从地方医院转诊而来时,全身多处水疱,肛周皮肤严重化脓感染,右侧腹部的造瘘袋装满了排泄物,在地方医院就医时,其他病人都不愿意靠近他。她主动站出来说:“我有伤口造口护理的经验,让我来吧!”此后,她主动承担起患者的责任护士,每天为他擦身更衣、更换造瘘袋、处理水疱和肛周皮肤。
患者身边的很多亲朋得知他感染病毒后都像“消失”了一般。在精神和肉体的双重打击下,他感到万念俱灰,甚至开始绝食、拿东西砸人,极度不配合治疗。秦玉玲一边克服内心恐惧、细心观察做好防护,一边耐心安抚、悉心护理。
细致温柔的照护,让患者再次燃起了对生命的渴望,开始积极配合治疗。渐渐地,他脸上的笑容多了,整个人也慢慢乐观起来。在患者生命的最后53天里,秦玉玲像家人一样每天都守在他身旁,时常握着他的手温柔地说:“别害怕,我会一直在你身边的,我们一起再努力下。”她的精心护理和暖心陪伴,让患者有尊严地走完了生命的最后一段时光。
在秦玉玲看来,急危重症传染病患者的身心面临着不同程度的折磨,她要做的不只是呵护病人的身体健康,还要维护他们的生命尊严。传染科护士的职责就是用尊重和关爱为每位传染病患者撑起一片希望的天空,正如她在日记中写的那样——“治的是病,疗的是心”。
爱,没有国界
从事护理工作期间,秦玉玲先后4次参加国际医疗援助,横跨三大洲、两大洋,在500多个日夜中始终坚守一线,是我国首个连续3年受命出征塞拉利昂执行抗击埃博拉出血热疫情任务和医学援助的军队女性护理工作者,被塞拉利昂时任国防部长授予“突出贡献奖”荣誉称号。
作为一名护士,她心中的大爱不分国界。2014年疫情暴发初期,秦玉玲虽然知道埃博拉病毒致死率高达90%以上,仍然不顾个人安危,主动请缨加入首批援塞抗埃医疗队。她和团队立足多年传染病护理工作经验,结合当地实际情况,仅用7天时间,就将中塞友好医院由综合性医院改建为满足烈性传染病收治要求的专科医院。在随后的工作中,又先后制定68类243条应对措施,收治疑似患者773例、确诊285例,治愈率51.23%,圆满实现医务人员“零感染”的目标。
在非洲,秦玉玲面对每一个患儿时,都会以母亲特有的温柔和细腻给予关爱。看到有孩子衣不蔽体,她会主动送去衣服;发现有孩子情绪低落,她会做游戏逗他们开心;得知有孩子生日,她会带着礼物一起庆祝。
有一名患儿的父母因感染埃博拉病毒不幸离世,她被送到留观中心时非常虚弱,连说话的力气都没有。看到这个与自己孩子年龄相近的患儿,秦玉玲心生怜悯,眼泪不由得落下来。此后,秦玉玲就像对待亲人一样每天给孩子喂水、喂饭,经过数天的精心照护,小女孩的病情一天天好转,脸上终于露出了笑容,也和秦玉玲建立起了深厚的感情。两次援塞期间,秦玉玲都带着食物和学习用品前往孤儿院看望她,小女孩亲切地称呼她“中国妈妈”。
而这位“中国妈妈”提起自己的孩子时,却是满心亏欠。大女儿曾在作文中写下:“妈妈经常不在我身边,我也想妈妈,但我习惯了,每当想妈妈的时候,就抱着她的被子睡,因为上面有妈妈的味道。”
薪火相传护生命
从一名新人成长为独当一面的护士长,秦玉玲深知真情帮带和经验传承的重要性。为加强传染病防控护理人才培养,她和团队创建了全军首个“传染病护理示范基地”,探索国内传染病骨干培养模式,常态开展理论授课和临床带教等工作。
着眼提升培训效果,她和团队积极推进教学改革,不断尝试引入新技术,探索多元授课模式,率先贴近实战开展教学,完善改进全流程情景模拟教学手段,先后开展10余期传染病专科护士培训,累计培养专科护士1000余名、全国各层级医院的护理骨干近万名,参加培训的学员已在多次重大传染病疫情防控和护理工作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长期奋战在急危重症传染病一线护理工作的秦玉玲,凭借丰富的临床及实战救援经验,深刻认识到科研创新对于提升护理服务水平的重要性。面对军队医务人员传染病职业暴露、医学救援专科护士核心能力等关键问题,她与团队潜心钻研,牵头及参与国家、军队课题5项,先后在核心期刊发表论文40余篇,参编教材及专著10余部,获批多项专利,这些成果不仅为相关领域的研究提供了宝贵的参考,也为培养专科护理人才提供了优质的学习资源。她参与研究的《新突发传染病护理培训体系的构建》项目成果在全国、全军多家医院得到广泛推广和应用,有效提升了护理人员应对突发传染病的能力。
同时,她还不断探索优化为兵服务模式,和团队先后下部队巡诊义诊20余次,服务基层官兵、基层医务人员数万人,让广大官兵切身感受到服务保障力对战斗力提升的重要作用,也让医务人员强化了服务官兵、保障官兵的责任担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