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创业邦
作者丨李牧远
编辑丨邢昀
图源丨摄图网
坐拥4548万粉丝的雷军,抖音更新停留在他参加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论坛的视频片段。在这场备受关注的行业论坛上,雷军是当天最受瞩目的企业家,原本同日登台演讲的余承东因故没有现身。
“我们开始造车的时候,新能源汽车技术、整个产业的供应链已经非常成熟,用户消费习惯也成熟了”,3月29日,雷军在上述活动演讲中表示,“可能我们来的正是时候。”
就在当晚10时许,一辆小米SU7标准版在安徽铜陵遭遇严重交通事故,事故造成驾驶人和两名乘客死亡。小米汽车在事故中责任几何尚未有定论之际,一波未平一波又起。小米SU7 Ultra版因官方限制1500匹马力,以及碳纤维双风道前舱盖与宣传功能不符,再次站上风口浪尖。
小米SU7安徽事故之前,小米汽车的销量令友商艳羡,小米股票在资本市场表现亮眼,雷军本人更是坊间相传的“爽文男主”,一时间风头无两。自事故发生以来,小米15周年司庆没有公开隆重举办,雷军本人也缺席了上海车展。
5月10日,雷军通过微博吐露近期心迹,“过去一个多月,是我创办小米以来最艰难的一段时间。”
5天之后,在小米内部价值观大赛的赛后讲话中,雷军再次谈到近期的舆论危机,他说,“15岁的小米,不再是行业的新人,我们在任何一个产业里面都没有了新手保护期,我们要有更高的标准和目标。”
雷军不是没有经历过沧桑的人,为什么说这一次“最艰难”。
为何这次“最艰难”?
回顾雷军职业经历,确实不是“爽文男主”的剧本,反而不乏跌宕起伏。
大学还没毕业,雷军就跟同学合伙创办了一家名为“三色”的公司,当时雷军幻想复制盖茨、乔布斯等大学创业的事迹,结果以汉卡业务为切入点的三色出师未捷,很快便在残酷的商业竞争中败下阵来。
吃了首次创业的亏,毕业后雷军受求伯君之邀加入金山公司,不久后便以研发负责人的身份以巨资主导“盘古”的研发,就是这款被寄予厚望的办公套件,销量远不及预期。“产品失败、业务崩盘、公司差点关门”,那一年,雷军26岁,时任北京金山总经理。
雷军在金山的挫败还没完。1999年初,雷军极力说服公司,在金山内部创办了卓越网。“创办于互联网泡沫破裂之后,倒下于电商全面崛起之前”,卓越网最终卖身亚马逊。雷军说这是一次重创,内心无比痛苦。
草莽时期交了不少学费,小米公司成立后,雷军也可以说是快乐并痛着。2011年,小米手机横空出世,一经发售供不应求,令行业刮目相看,小米模式为人津津乐道。但从2015年下半年开始,小米产品周期和供应链紊乱的隐患逐渐暴露,最终没有完成年度销量目标,当时行业中弥漫着看衰小米的论调。此外,小米与屏幕供应商三星的交恶也令雷军措手不及,不得不亲自登门道歉。
面对2015年的成绩单,“Are you OK?说实话,我不OK。”好在雷军决心调整止住了小米的颓势,重新走上高速发展轨道,并于2018年登陆港交所。
不过,在资本市场上小米也没有赢得投资人青睐。向来不喜小米的董明珠忍不住揶揄雷军,“学他(雷军)的互联网思维搞营销?把股价从17块搞到8块了。”那段时间,雷军情绪低落到不敢见投资者。据雷军透露,有投资者从战略到产品再到管理,“把我们当小学生,数落了一个多小时。我衬衣都湿了。”会后,雷军一个人在会议室待了很久,“那一刻,我非常绝望。”
历数雷军经历的低谷期,远非外界所见的“爽文剧本”,更多是从挫败中一步一步调整向前的淬炼。
然而,为什么雷军说小米SU7安徽事故后,是他创办小米以来最艰难的一段时间?
首先,此前雷军身陷逆境,皆源于企业自身业务的失利,小米SU7事故中,3个年轻的生命陨落,没有什么比人的生命更弥足珍贵。事件社会影响之大,引起有关部门的高度关注,甚至在一定程度上延缓智驾在中国市场的狂飙突进。从另一个角度看,这对行业发展未尝不是一件好事,深刻提醒从业者对产品安全的敬畏,只是血的代价过于惨重。
其次,从雷军个人的角度看,小米汽车风波“连续剧”实际上并未对小米造成堪称毁灭性的打击,手机基本盘业务仍然强劲,小米汽车销量在新势力销量中还是佼佼者。雷军所言“最艰难”或是因为落差感。
2024年小米业绩创新高;2025年一季度小米手机重返中国市场第一;小米股价飙升,雷军身价暴涨;今年全国两会的代表通道采访,雷军第一个出场;各大社交媒体,雷军拥趸无数……说雷军是当前风头最盛的中国企业家毫不为过。
当热烈的气氛戛然而止,舆论急速调转风向,前期雷军的公众形象有多完美,小米的标杆和典范树立的有多高,后期的质疑就有多强烈,这其中落差也被加杠杆放大。
更何况,跨界进军汽车行业的雷军和小米汽车,自我视角上仍是以新人自居。这一点雷军在近期的内部讲话中也表示,“此刻我才真正的意识到,我们一直觉得我们是汽车行业的新人,我们是一家创业的公司 。但这一次的事件让我深深的理解,小米今天的规模、影响力、社会关注度都到了非常高的地方,社会和公众要求我们去承担一家真正的大公司行业领导者的责任。我们深刻的意识到,这是我15年的小米无可回避的责任。”
渡过逆境,渐入佳境
几乎每隔几年,雷军都要经历一次低谷。换句话说,雷军总能挣脱低谷。
首次创业中,雷军之所以没有成为盖茨、乔布斯那样的创业家,是因为三色的问题很多,几乎把零经验草根创业能犯的错误都犯了个遍。当高涨的创业激情被现实消磨殆尽,雷军提出散伙,及时止损,落得一身轻松。
“盘古”办公套件面世后,凭着金山的招牌和这么好的产品,雷军想不通为何销售如此萎靡?困顿之际,雷军决定亲自去站店卖货,站到第七天,雷军甚至拿到了“销冠”。亲临一线之后,雷军才意识到当初“盘古”失败源于闭门造车,后来金山开发了一系列有市场针对性的、直面用户需求的产品,金山终得以东山再起。
至于卓越网的失败,雷军总结原因是“运气特别差”。的确,没有赶上互联网的高潮,也没有坚持到电商的崛起,这直接促使雷军觉醒了“风口论”,“创业,确实需要运气,需要对大势的精准把握。”
创立小米前一年,也就是雷军40岁时,雷军悟了,“要顺势而为,不要逆势而动”,这成为雷军迄今为止最重要的商业哲学之一。于是,雷军抓住了功能机向智能手机切换的风口,小米手机同风而起。
顺势而为显然并不意味着一帆风顺。2015年下半年开始,小米手机在蒙眼狂飙中积累的供应链隐忧日益显露,直接导致销量下滑。在手机行业,还没有一家公司在销量下滑后还能成功逆转的。2016年,形势严峻到雷军不得不接管手机部,亲自抓手机研发和供应链,喊出全面“补课”的口号。直到2017年手机业务逐步回暖,11月雷军才把手机部交出去。
那段时间,雷军苦不堪言,“我经常早上9点上班,到了凌晨一两点,还在开会。有一天下班的时候,我数了数,一天下来,我居然开了23个会,让人无法置信。”
小米汽车也是雷军顺势而为的商业哲学实践,入场于新能源汽车方兴未艾之际,此时B端供应链是发达的,C端消费市场是成熟的,小米汽车“来的正是时候”,真可谓一出生就风华正茂。仅用时一年,小米汽车就实现20万辆的交付量,雷军喜不自禁,友商直呼惊呆了。
小米手机供应链危机时期,雷军亲自给三星高管道歉。斗转星移,在新能源汽车的赛道上,轮到三星掌门人李在镕亲临小米汽车。稍早前李在镕在三星内部提示生存危机。
直到小米SU7安徽事故之前,小米汽车唯一的困境,是产能跟不上纷至沓来的订单,孰料危机不期而至,且祸不单行。
走出逆境有什么方法论?
截至目前,小米汽车危机仍在持续发酵之中,雷军还没有交出一个让各方满意的解决方案。拖是拖不过去的,拖也不是雷军的逆境处理之道。
雷军在近期的内部讲话中表示,过去的一个多月,自己跟集团的管理层、汽车部的同学们开了无数次会。会议的主旨只有一条——如何系统地去解决问题?如何拿出更有说服力的经营和治理表现,去回应公众对小米汽车更高的要求?
雷军总结过互联网思维的“七字诀”——专注、极致、口碑、快。眼下,小米汽车的口碑正在经受严峻考验。
雷军认为,好产品不一定能带来口碑,便宜的产品不一定能带来口碑,又好又便宜的产品也不一定能带来口碑,只有超过预期的产品才能带来口碑。小米汽车首年销量即达20万辆,何尝不是超出了用户的预期。
过往的经验,让雷军明白,面对口碑的负向变化,一定不能讳疾忌医、掩耳盗铃。可怕的不是口碑负向变化,而是口碑彻底消亡。小米汽车是雷军“梭哈”的一役,押上了他人生所有积累的战绩和声誉,显然雷军不容小米汽车口碑有失,更别说消失。
遭遇逆境时,雷军往往同时思考“为什么”和“怎么办”,在向内省察中果断亲力亲为,化险为夷后再总结教训,并形成方法论。
经此一役后,雷军的“字诀”里可能需要再增加两个字——敬畏,敬畏汽车工业,敬畏生命。
对于小米和雷军来说,汽车工业的复杂性,以及对安全性的严苛要求,与消费电子领域的营销逻辑存在本质冲突。在从手机跨界到汽车的路上,小米和雷军也需从“互联网速度”转向“制造业精度”,加大研发投入与测试验证,才能获得用户的长期信任。
同时,汽车业务在发展过程中也延续了过往小米的打法,通过雷军个人IP的流量聚拢、极致性价比的产品哲学、粉丝经济的运营范式,前期快速起势。这个阶段的小米汽车与雷军的个人特质高度同构,创始人既是战略制定者,又是产品经理、首席代言人和精神图腾。
但当创始人为新兴业务注入初始势能后,又必须防止过度绑定带来系统性风险。过往小米遭遇危机,无不推动了一轮去中心化的组织重构和制度重整。同时,在技术上加大投入,小米手机才在公众心中优化了产品和技术标签,5月底小米自主研发的手机SoC芯片玄戒O1也将发布。
如今,只有将雷军的标签弱化,才能让小米汽车与用户的关联更为纯粹、直接。这种弱化并非否定雷军的价值,而是组织进化到新阶段的必然选择,也是推动从"雷军的汽车梦"到"小米智造新范式"认知迁移的关键一跃。
参考资料:
《小米创业思考》
《一往无前》
《「2022年度演讲全文」雷军:穿越人生低谷的感悟》
《「2023年度演讲全文」雷军:成长的经历和感悟》